眼睛干燥是怎么回事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然而这扇“窗口”正在不断地受到由于用眼过度而导致的眼疾威胁。

  在这些眼科疾病中,以干眼症为典型。干眼症也称干燥性结膜角膜炎,风沙、灰尘、环境污染、长期使用电脑、戴隐形眼镜、年龄生理因素(如更年期综合症)以及某些眼病等都会引发干眼症,某些抗过敏药、感冒药、避孕药对泪液的产生和成分亦有影响。

  干眼症不仅仅是一种眼睛的症状,而是一种眼科疾病,以电脑工作人员、上班族和开车族居多。这是因为眼睛长时间面对电脑,又处于空调环境中,很容易造成眼部干燥,再加上工作紧张缘故,眼睛眨动的次数就会不自觉地减少,从而影响泪腺的功能,导致眼睛干涩。

  此外,由于隐形眼镜容易吸附水分,易导致眼球表面脱水,所以配戴隐形眼镜不当也会导致干眼症,而且即使是高透气产品也并非万元一失。

  若眼睛干燥时不及时点用护理液以保持隐形眼镜的湿润,还会造成隐形眼镜的干燥变形,继而磨损角膜。

  更令人担扰的是,由于干眼症的初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工作疲劳或是压力太大造成,因此患干眼症的病人绝大部分不会去眼科就医,而是买瓶眼药水了事,还有些人则用生理盐水来对眼睛消毒,其实这样只会拖延病情,继而加剧眼干症状,甚至后导致失明。

  所以,平时工作、学习时就要注意用眼卫生和休息调节,有意识地增加眨眼次数和周围环境的湿度,不要长时间正面对着空调机出风口。用眼较多者平时还要注重多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A和镁的食物。

  爱尔眼科牛晓霞博士告诉大家,眼睛感到不适时,应选用人工泪液型眼药水,并经常用毛巾热敷双眼。当眼睛持续地发干、发涩、有异物感,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休息后仍无明显好转时,就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什么是散瞳验光?

  散瞳验光是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麻痹,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验光。用散瞳方法辅助验光,使验光结果不受调节力的影响而趋于准确。多知道一点没坏处,但是可以不必讲: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较强,验光时如果不散大瞳孔,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不能把调节性近视即所谓假性近视成分除去,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青少年近视患者,散瞳验光是很有必要的。

  散瞳验光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1)15岁以下的小孩。因为其调节作用很强,验光如果不散瞳,误差会很大。

  (2)15~40岁的近视、远视或散光患者,原则上次验光都要散瞳,第二次验光时,如度数改变不大,可根据原来的度数进行小瞳验光后加减。

  (3)眼底和屈光间质检查均正常,而视力较差,需要用散瞳验光的手段来排除有无屈光不正者。

  (4)比较复杂的屈光不正,如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或高度散光,近视或远视合并散光。

  (5)青少年视力不稳定,视力一会儿好,一会儿差,怀疑为假性近视者。这种患者一旦散瞳,调节作用消失,假性近视也就随之消除。

  不适合散瞳验光的情况:

  (1)青光眼病人,禁忌散瞳验光,否则会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2)怀疑有青光眼的病人,检查发现前房浅、眼压偏高或在正常值的高限者,亦要十分慎重。

  (3)40岁以上的病人,由于调节力减弱,一般需要散瞳验光。不同年龄的病人散瞳验光的方法有所不同。

  散瞳有无危害呢?

  散瞳的目的是解除眼睛疲劳,让紧张调节的肌肉放松,这样验出的屈光度才更准确。散瞳本身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但散瞳后可有暂时性怕光及视近物模糊现象(看远没有影响,仍然可以正常生活),恢复正常的时间视不同的散瞳药而不一。

什么是弱视

  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因素的影响,使少儿在视觉发育期视功能的发育发生混乱而产生视觉障碍。这种障碍不是由眼病引起的,不是一种眼器质性疾病,而是眼功能性疾病,但无法用戴眼镜矫正。

  很多人以为,眼睛视力不好就是近视,要不就是弱视。其实眼睛视力不好,有可能是屈光不正引起的,比如近视、远视、散光,也有可能由眼病引起,但不一定是弱视。

  屈光不正所引起的视力障碍,视功能发育是正常的,戴眼镜可以提高视力,而弱视戴眼镜无法提高视力;其它眼病引起的视力下降也不能通过戴眼镜矫正,比如角膜、晶体、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组织结构病变,而弱视没有这些病变,只是眼功能有障碍。

什么是斜视

  斜视,就是我们常说的斜眼。人的眼睛是由六条眼外肌控制的,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各眼肌肌力强弱相当的时候,两个眼球能保持正常的位置,不偏斜,能达到双眼单视的效果,这是正位眼。

  如果眼球发生偏斜,双眼单视的功能失去控制就形成斜视。斜视从外观来看,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和下斜视;从病因来分,分为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和特殊类型斜视三大类。

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晶状体的弹性减弱,睫状肌的调节力减弱,看书或写字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引起眼球胀痛,甚至头痛不适。因此,阅读和看电视的时间应控制,每隔1小时应到户外活动或闭眼休息10~15分钟。晚上或光线较暗时,看书时间不应过长,应合理安排阅读和休息。另外,有远视、近视或散光的老年人应到医院检查,配戴合适的远视镜和老花镜,以减少视疲劳。 白内障手术后的病人,出院后即可除去纱布垫遮盖。刚开始时患者可能不适应强烈光线,可戴墨镜以遮挡强光,同时也可以遮挡灰尘。做了手术的眼睛应滴用抗生素和激素眼药水1个月左右,以抗感染。还要定期复查术眼,同时尽量避免碰撞术眼,以免切口愈合不良而裂开。术后初期不可过度用眼,

  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老年人中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它是由于眼内透明的晶状体发生变性和“老化”,逐渐变得混浊而不透明,并造成视力减退,甚至看不见。多发生在50岁以后,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视力有明显影响时,可以作白内障摘除手术,并可同时植入人工晶体,或在手术后配戴适度的眼镜或角膜接触镜,达到重见光明,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1、◎ 术后一周内洗脸、洗澡时避免污水入眼。

  2、◎ 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用力过度,眼压过高而引起手术切口裂开,有便秘和咳嗽者,宜用药物加以控制。

  3、◎ 术后3个月内,避免揉擦、碰撞术眼。眼前房人工晶体、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者需长期避免用手揉擦眼睛,以免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磨擦而损伤角膜内皮。

  4、◎对于10岁以下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必须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弱视治疗。由于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弱视治疗的重要性,常常以为白内障手术后即大功告成。在此提醒:白内障只是给患儿提供一个训练视力的机会,术眼视力的好坏取决于弱视治疗。

  5、◎出院后,需到医院复诊四次。

白内障症状早了解

  白内障一般发展较为缓慢,早期症状出现时往往容易被忽视。往往到了白内障已初步形成或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了,才到眼科进行治疗。白内障出现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

  1、视力减退

  在早期视力微昏不清,往往自己不能感觉出来。只是双眼视力(远视力、近视力)同时逐渐减退,或当视力减低到一定程度时才引起重视。

  中年人若出现轻度视力障碍,或眼易疲劳,或眼前有黑点并固定不动,或眼前有云雾状感,视物不清,或看东西出现双影(复视)等情况,应引起重视。

  另外,有的人早些时候就戴上了老花镜,偶然不戴老花镜看近物反而清楚,这也是白内障的早期信号。

  其他还有晶体混浊,着色而引起的看物体时光觉低下;看颜色时色觉低下;以及暗适应差,时间延长等也是早期信号。

  2、看到的东西发生重叠

  

 

  3、强光下对比敏感度下降,夜间车灯照射下产生眩光

  调查发现,白内障的高发人群是对阳光照射比较敏感的人。换句话说,从受到阳光照射后皮肤上所产生的症状,可以较早发现白内障的可疑体质者。

  在夏季,有些人受到阳光照射后,皮肤上就会起红斑起小水疱,这些人的皮肤一般较白,对紫外线敏感,因此易被晒伤。这类对阳光照射易敏感的人中,白内障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可以高出30%-40%,发病年龄也可提前5-10年。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指眼球内的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视力。早期混浊轻微或范围较小时不影响视力,而后逐渐加重至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是无法通过配戴眼镜矫正的。

  白内障按其原因不同分为发育性、外伤性、中毒性、代谢障碍性、皮质类固醇性和后发性等数种。

  发育性白内障又称先天性白内障,有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

  内生性原因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具有遗传性;外生性的原因是指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所造成的损害,如母亲在妊娠前期6个月内患有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以及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均有可能引起。

  老年性白内障形成中主要是蛋白质的变性,不溶性蛋白、钠和钙等含量的增加,钾和维生素C减少和谷胱甘肽的缺如。晶状体蛋白中85%为水溶性的白蛋白,水溶性白蛋白可以转弯为不溶性蛋白,年龄愈大,不溶性蛋白含量愈多;另外维生素C缺乏、晶体PH值的改变以及一些有毒物质渗入晶体都可引起晶体蛋白的变性,产生混浊。对于老年人晶体氧化损伤是白内障形成的初因素,白内障形成的危险因素有饮酒过量、吸烟过多、妇女生育过多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但至今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还有待继续研究。

  并发性白内障是由某些眼病本身引起的晶状体混浊,如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高度近视以及化脓性角膜溃疡、陈旧性眼外伤等眼病均可引起并发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包括机械性、辐射性、电击性。代谢障碍白内障碍临床多见糖尿病性白内障。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是因眼局部或全身长期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引起。

  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或线状摘出术后,残留的皮质及囊膜发生混浊。